首页 > 所有文章 > 金融 >文章详情

消费贷、经营贷利率破“3”,房贷“转贷降息”风险须警惕 1. 消费贷、经营贷利率为何破“3”?如何应对金融政策变化? 2. 房贷“转贷降息”风险大?如何规避贷款利率下降带来的潜在风险?

来源: 国际金融报 编辑: 枕雪 时间:2024-07-04 05:31:30 浏览量:64

当前,消费贷、经营贷利率跌破3%,进入“2字头”时代。房贷“转贷降息”又悄然兴起。



“主要想早点把贷款还完,这样利息也会少一些!”家住某中部城市的平平(化名)近日告诉记者,他通过中介将剩余的20万元房贷转成了消费贷,因不属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调范围,当时房贷利率在5%以上,经过一番“转贷降息”的操作后,贷款利率降到“3字头”,约减少4000元的利息支出。

贷款资金挪用的风险如何应对?

针对贷款资金挪用行为,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曾指出,借款人出现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等情形时,如个人经营贷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等,借款人应承担违约责任,贷款人可采取提前收回贷款等措施,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。专家提醒消费者警惕不法中介诱导转贷等行为,建议跨部门联动或采取专项行动进行重点监管,营造清朗市场环境。

房贷置换为其他贷款是否存在风险?

将房贷置换为消费贷、经营贷,通过贷款产品间的利率差达到变相降息的目的,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。近年来,消费贷、经营贷不断“内卷”,“2字头”的贷款产品频现,与高位存量房贷间的利率差也不断拉大。但是,虽然这种做法看似划算,但潜藏的风险仍然存在。

为何“转贷降息”行为屡禁不止?

“转贷降息”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存量房贷高位站岗,被一些不法中介瞄准并利用市场需求,通过欺骗购房者实现利益最大化。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购房者的利益,也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,应引起足够重视。

警惕“过桥”“转贷”风险

“奉劝大家,过桥垫资能不碰就不碰。”社交平台上,多的是转贷后的血泪史。中介忽悠将房贷转成其他贷款的案例屡见不鲜,而涉及过桥资金的操作更是潜藏多种风险。消费者应慎重考虑风险,并拒绝参与可能导致财务问题的转贷行为。

结语:以上仅为一个案例,转贷降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合法性,但如何避免陷入不法中介的圈套,如何规避转贷带来的隐患,消费者需要保持警惕。在选择贷款产品时,建议确保了解清楚各方责任和承诺,谨慎对待中介提供的诱人条件。慎重选择贷款渠道,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风险。

阅读到这里,希望您能对转贷降息行为有更深入的认识。如果您有任何看法或经验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。感谢您的阅读,祝您财务稳健!